吉林农信改革驶入快车道信托股票质押融资。
7月15日,2025年第六批吉林省政府债券信息相关文件进行发行前披露,吉林省政府拟新增26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相关文件中透露重要信息,根据吉林农信系统改革工作安排,吉林省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统一法人。
文件显示,本次发行的260亿元专项债券,将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至吉林金控集团,吉林金控集团入股新组建的吉林农商银行,帮助吉林农商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运营实力,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独立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模式有助于集中配置资源,提升经营管理合力和执行力,提高风险管理和化解能力,打造统一品牌形象,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吉林拟组建省级农商行
日前,2025年第六批吉林省政府债券信息相关文件进行发行前披露,其中《2025年吉林省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补充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方案》(下称“《方案》”)中披露了若干重要信息。
《方案》显示,本次发行的260亿元吉林省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发行利率预估为2.1%,期限为10年。
《方案》提到,根据吉林农信系统改革工作安排,吉林省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统一法人。本次发行的260亿元专项债券和调整吉林农信辖内17家农商行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共计346亿元,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至吉林金控集团,吉林金控集团入股吉林农商银行,帮助吉林农商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运营实力,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在包含吉林金控集团入股的346亿元后,《方案》预计吉林农商银行股本将达到400亿元,“将是健康良好的银行”。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官网显示,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始建于1953年,2004年5月,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在省政府授权下,履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全系统下辖法人机构52家,其中农商行39家,农村信用联社13家。
对于后续发展,《方案》中表示,组建后的吉林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三大定位,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支持吉林省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吉林金控集团是由吉林省委、省政府打造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运营平台,由吉林省财政厅持股96.4%。
记者注意到,近期九台农商银行的退市方案中也出现了吉林金控集团的身影。
7月3日晚,吉林金控集团与九台农商银行发布联合公告,中金公司将代表吉林金控集团就收购九台农商银行所有已发行H股、内资股作出自愿有条件全面现金要约,如要约获全数接纳,吉林金控集团根据要约应付总现金约为6.77亿港元(就H股要约而言)及人民币25.88亿元(就内资股要约而言)。
上述公告还提到,九台农商银行退市后将继续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聚焦主责主业。吉林金控集团仍将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其业务、架构及方向提出策略调整意见。
吉林农商银行的组建工作早有显露。今年4月末,吉林榆树农商银行、延边农商银行、吉林蛟河农商银行均发布了延期披露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信息披露报告的公告。公告内容相似,表示因该行正根据省农信系统统一规划推进改革工作,故不能于规定时间内披露。
多地省联社改革成果落地
据悉,今年上半年已有河南农商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内蒙古农商银行四家省联社改制落地。
从名字便可看出各地改革方案的分化,江西、江苏两地选择了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河南、内蒙古两地则选择组建省级农商银行。
本次吉林选择的也是组建省级农商银行,该种模式有何特点?
董希淼向记者表示,相比保持两级法人地位、更普适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模式,独立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模式有助于集中配置资源,提升经营管理合力和执行力,提高风险管理和化解能力,打造统一品牌形象,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适用于部分经营区域较小、机构数量少或存量风险较大的省份。
董希淼认为,地方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一大掣肘是资金支持,因为处置金融风险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对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进行注资、对不良资产进行收购等。
记者了解到,本次26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是2025年全国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理事会常务主席支配元告诉记者,专项债资金成本较低,且期限较长,可缓解银行短期偿债压力,相比直接财政拨款,其用途更灵活,可增强中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无论是改制前还是改制后信托股票质押融资,无论是省级管理服务机构还是市县法人机构,农信机构自身都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坚持差异化战略定位和路径,加快转变体制机制,加快处置风险,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增强转型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内生能力。”董希淼进一步表示。